
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成大鯨豚中心成為台灣鯨豚資料庫與教學重鎮,獲得多國組織高度重視。黃菁慧攝
從鯨豚救援、地方創生,到創新教學、國際交流,成功大學將社會責任融入教育現場與在地脈絡,展現深耕地方的決心與高教實踐的無限可能,堪稱台灣大學USR推動的典範。
2025《遠見》USR獎百家爭鳴,在全台67校大專院校215件參賽方案中,國立成功大學再度穩坐龍頭,以入圍8項評比、全數獲獎的傲人之姿拿下大滿貫,一舉榮獲雙首獎、5楷模獎、1績優獎的耀眼成績!
《遠見》USR首度新增的「永續課程組」,就由成大「CO做伙:成大踏溯與台南共築知識新大學」拿下首獎,以跨學院78名老師與跨行政單位共推必修學程的龐大資源,並整合在地商家120多名業師來共同教學,設計出成大校園與大台南地區迭代更新的大小尋根路線,讓學子透過走入文化場域追本溯源而產生認同感,未來可以更自主的以社會關懷和責任視角為專業職志加分。
「『鯨報台南20』台灣與西太平洋海洋野生動物保育教育永續行動」方案,則在成大沒有海洋系、獸醫系等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早在1992年就投入鯨豚救援與解剖工作,並分別於2009與2022年成立「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成為全台唯一同時擁有研究及教育展示場域的鯨豚救援組織,讓台灣在鯨豚保育、海洋環境及維護海域食物鏈生態等國際議題上,擁有能見度與研究建樹,因而榮獲「生態共好組」桂冠。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93年如一日,致力推動社會責任
得知學校一次囊括8項大獎,成大校長沈孟儒即便開心,仍謙遜地說:「我想是因為成大做USR已經93年了。」原來成大創立之初,創校校長就強調高教從不只是傳授知識的殿堂,而是推動台灣前進的公共資產,自然應履行社會責任。因此,成大長年致力走出象牙塔連結社會,成立一級跨域研究中心與補助計畫,並以升遷與升等考評來鼓勵師生積極投入。
經過調查,成大2800多項相關SDGs的課程專案中,1300多名執行教師內,有300多位成就感十足,充滿正向回饋,這對學生而言無疑是終生受用的身教學習。
文章未完
詳細內容請見遠見雜誌2025年4月號 :成大贏得《遠見》USR八項大獎!在地創課成國際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