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打造「埤塘學」, 守護桃園獨特的水文化地景。張智傑攝
桃園有「千塘之鄉」美名,星羅棋布的埤塘,是當地寶貴的文化地景。中原大學的USR計畫「流動與鏈結的再發展:桃園埤圳水文化環境的共生發展與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埤塘生態與文化傳承,並將熱情傳遞至社區,為桃園的水文化寫下新篇章。
桃園的埤塘不僅是灌溉系統,更承載居民的生活記憶,還有生態保育、調節溫度等多重功能。但隨著都市化發展,許多埤塘遭到填平、汙染。中原大學設計學院USR計畫以「一埤塘、一社區、一學校」為核心,製作AR導覽App,舉辦多元活動,將埤塘打造成環境教育基地。
為了讓更多在地人了解埤塘的價值,中原大學更走入社區、中小學,投入社區營造,為桃園多間國中小學規劃埤塘特色課程,一起改造地景、復育埤塘生態。
這項USR計畫「流動與鏈結的再發展:桃園埤圳水文化環境的共生發展與國際合作」也獲得「2025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在地共融組首獎。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計畫領導人、中原大學前設計學院院長陳其澎曾任桃園縣(現為桃園市)政府景觀顧問,對桃園有濃厚的感情。被學生們稱為「Dr. Pond」的他是埤塘專家,幾乎每口埤塘他都熟悉,但他其實不是桃園在地人。
多年前,陳其澎因工作到桃園定居,當時住家對面就有一口埤塘,孩子出生後常帶著孩子繞埤塘散步,他發現許多埤塘遭到汙染。展開調查後,他注意到,埤塘旁總是圍繞著學校、社區,和居民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陳其澎發展出「一埤塘、一學校、一社區」的概念,希望串連社區、學校,共同守護桃園珍貴的水文化地景。
設計學院師生專業改造霄裡社區
一次,陳其澎來到八德區的霄裡社區,發現這裡保有傳統的農業景觀,宛如世外桃源。婦女們在水池旁邊洗滌、閒話家常的景象,猶如一幅畫。當時,霄裡社區如同其他偏鄉,也面臨少子化、人口外流的挑戰,當地的霄裡國小學生已不到100人。於是他帶著預算與計畫書,與霄裡鄉親們溝通,並與霄裡國小校長提案合作,將社區傳承與埤塘生態帶入教育,規劃一系列創意課程與活動。
在中原大學協助下,霄裡國小一年後就得到特色小學認證,不僅免於被廢校的命運,還榮獲無數鄉土教育、環境教育獎項。
文章未完
詳細內容請見遠見雜誌2025年4月號 :USR在地共融組首獎》中原大學把埤塘變教室,社區與大學共創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