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調查

ESG國際快訊》塑膠微粒恐使人類滅絕?最新研究揭露它對內分泌影響

塑膠微粒已進入人體中,如頭髮、唾液、血液等。示意圖。freepik by Zay Nyi Nyi

|

▋塑膠微粒恐使人類滅絕?最新研究揭露它對內分泌影響
▋AI電力大戰,不用選邊站?韓國國會向李在明喊話「理性能源組合」
▋再生能源直送工廠!中國綠電新政,加碼出口競爭力
▋十年地下水位降30公尺!喀布爾2030年恐成全球第一個「無水城市」
▋全球竟只有11國準時交氣候作業!海洋解方成COP30焦點

塑膠微粒恐使人類滅絕?最新研究揭露它對內分泌影響

塑膠微粒正在傷害我們的生育能力嗎?今年2月,義大利研究人員宣布一項發現,在接受不孕症治療的女性卵巢濾泡液體中,檢測出微塑膠粒子。《日本時報》(Japan Times)指出,微小的塑膠粒子已經進入身體每個角落,從頭髮、唾液、血液、母乳、肝臟、腎臟,甚至是胎盤,幾乎無所不在。

這項研究發表在《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中,警告塑膠微粒可能對女性生育力構成新威脅,並呼籲進一步研究塑膠微粒對人類生殖與女性生育力可能造成的損害。

即便部份國家已採取行動減塑,但全球塑膠產量仍持續上升。根據歐洲塑膠製造商Plastics Europe的資料,2023年全球塑膠產量為4.14億噸,高於2014年的3.11億噸,也高於2004年的2.25億噸。使用後的塑膠廢棄物散布全球,其中大量最後以微小碎片的型式進入海洋,這些塑膠微粒會吸附有毒化學物質,被海洋生物攝食後,經過食物鏈,再返回人類體內。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所謂「微塑膠」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而奈米等級的塑膠更小,小於1微米。這些塑膠微粒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塑膠用品,可能是亂丟的垃圾,或是回收系統的漏網之魚,像是被風吹出垃圾桶的塑膠廢棄物,最終進入河川或海洋。

儘管有部份研究指出,微塑膠本身會引發發炎,對人類造成物理性損害,但東京農工大學名譽教授、高分子汙染研究先驅高田秀重表示,真正對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塑膠中的化學添加劑。

《日本時報》指出,為了避免塑膠降解,常添加抗氧化劑與抗紫外線的物質,或是柔軟劑、阻燃劑。高田秀重指出,很多添加劑的化學結構與女性荷爾蒙相似,一旦進入體內,會和細胞內的荷爾蒙受體結合,產生錯誤訊號,這類物質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又稱「環境荷爾蒙」。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這些內分泌干擾物會損害生殖系統。2023年1月,德國萊布尼茲淡水生態學與內陸漁業研究所發布研究,證實微塑膠會對斑馬魚的生殖系統造成不良影響,這些魚類在接受微塑膠暴露後,不只繁殖率下滑,產出的後代數量也變少,產卵速度更慢,而且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

高田秀重建議,日本政府應向歐洲看齊,制定更嚴格規範,禁止特定有害添加劑的使用,並推動以紙類、玻璃等可重複使用的材料取代塑膠。《日本時報》也建議,應該要推動企業、消費者共同減少不必要的塑膠使用,從源頭開始減量。而消費者也要透過改變購買習慣,選擇無塑、減塑產品,用行動要求企業負責。

圖/「微塑膠」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而奈米等級的塑膠則小於1微米。示意圖。unsplash by Marc Newberry

AI電力大戰,不用選邊站?韓國國會向李在明喊話「理性能源組合」

6月初的韓國總統大選中,以49.42%得票率勝選的李在明,上任後沒有太多蜜月期,第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如何在AI時代用電需求劇增下,在環境保護與提供足夠用電間取得平衡。

韓國《中央日報》專欄作家鄭哲根(音譯)表示,和李在明同屬自由派的兩位前總統金大中、盧武鉉,都在核能發展方面採取積極態度。金大中任期內批准兩4座反應爐,盧武鉉任期又批准四座。然而,同樣是自由派的文在寅政府,卻推行核電淘汰政策,使韓國核能工業陷入停滯。

根據首爾大學核能政策中心數據,文在寅政府取消新核能電廠、停止建設既有電廠,以及提前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組,所耗費的成本,到2030年將達到47.4兆韓圜(約合新台幣1.04兆元)。

李在明競選時期,承諾推動以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為中心的能源政策。儘管他未明確指出淘汰核能,但仍以安全考量為由,對核能持謹慎態度。不過,就算在執政黨內部,要求整合核能和再生能源的「理性能源組合」呼聲也日益高漲。

4月15日,在與核能業者的座談會中,國會議員李恩珠(音譯)就強調,韓國必須超越「左翼」與「右翼」能源間的意識型態分歧,必須基於科學、務實、經濟和國家安全等因素進行縝密討論。

圖/共同民主黨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勝選,首要面對環境保護與提供足夠用電間取得平衡。X by @Jaemyung_Lee

李在明也在就職演說指出,他的政府將是務實、市場導向的政府。「不管是朴正熙(保守派)或是金大中(自由派)的政策,只要是必要且有用的,我們都會加以利用。」

鄭哲根分析,李在明得票率為49.42%,雖未過半,但比前總統金大中、盧武鉉得票率都更高,執政黨在國會也有壓倒性多數席次,從1987年韓國民主化以來,沒有一個總統在就職時擁有如此程度的政治權力,這使能源、產業發展等長期政策議題,更不應受到短期趨勢或黨派之私左右。

再生能源直送工廠!中國綠電新政,加碼出口競爭力

中國正推出一項備受期待的政策,允許再生能源發電廠直接向用戶供電,無需透過公共電網。這項名為「綠電直連」的措施,預計將協助出口導向型企業符合日益增加的潔淨能源要求。

業界專家表示,這項政策對出口到歐盟國家的企業尤其有用,可幫助企業避免歐盟市場中與碳排相關的貿易壁壘,賦予他們對電力使用更高的自主權,並可減少輸電過程中的消耗。

一些公司憂心,即便透過「綠電直連」取得所需電力,仍可能需要支付標準電網費用,像是輸電費用、政府附加費。然而,專家向媒體表示,多數項目在再生能源供應不穩時,仍須依賴公共電網,所以還是需要分攤相關成本。

即便這項政策有明確法律框架,但仍存在疑問,為想要規劃未來能源投資的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第一財經》指出,相關細節,將由省級政府自行決定。

圖/中國推出「綠電直連」措施,預計協助出口導向型企業符合日益增加的潔淨能源要求。示意圖。X by @CgtnJapanese

十年地下水位降30公尺!喀布爾2030年恐成全球第一個「無水城市」

根據非政府組織慈悲團(Mercy Corps)報告,由於快速城市化、氣候變遷,喀布爾地下水層的水位,在過去十年間下降長達超過30公尺。同時,當地一半鑽井也已經乾涸,每年取水量超過自然補給量4400萬立方公尺。如果此趨勢持續下去,喀布爾的所有地下水將在2030年完全乾涸,對該市700萬居民造成前所未見的生存威脅。

該報告還指出,水汙染是另一個普遍挑戰,喀布爾高達80%地下水被認為不安全、含有高濃度汙水、鹽份和砷。

對喀布爾民眾而言,獲得水源已成日常掙扎。一些家庭把30%收入用來繳水費,超過2/3的家庭甚至因為水而負債。不過,一些私人企業正大發災難財,積極挖掘新井,並抽取大量地下水,再以高價賣回給城市居民。

「以前我們每10天花500阿富汗尼(約合新台幣214元)從水車取得水源,現在相同的水量卻要花我們1000阿富汗尼!」居住在喀布爾的教師娜琪法(Nazifa)表示,「過去兩週情況愈來愈糟,我們擔心水費會變得更貴、更負擔不起。」

造成這場災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治理的中央政府。《衛報》(The Guardian)指出,喀布爾自2001年以來,人口從不到100萬暴增七倍,使水資源需求大增,而缺乏中央治理、監管,使此問題更形嚴重。

圖/由於快速城市化、氣候變遷及人口倍增,喀布爾內地下水將於2030年完全乾涸。示意圖。X by @payf_official

自2021年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以來,有30億美元的國際水、衛生資金遭到凍結,加上美國川普政府決定削減超過80%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資金,更加劇這場危機。

正在興建中的潘傑希爾河(Panjshir River)輸水管道,是目前缺水危機的解方之一。如果完工,將可緩解喀布爾對地下水的過度依賴,為200萬居民提供飲用水。該項目設計階段已在2024年底完工,目前正等待預算批准,而政府也在尋求額外投資者補齊1.7億美元成本。

全球竟只有11國準時交氣候作業!海洋解方成COP30焦點

6月初的聯合國海洋會議上,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東道主巴西,呼籲所有國家在11月COP30登場以前,把以海洋為重點的行動納入「國家自主貢獻」(NDCs)。除了巴西,法國、澳洲、斐濟、肯亞、墨西哥、帛琉、塞席爾等共九國也加入此倡議。

《歐洲新聞》(Euro News)指出,各國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方面仍嚴重偏離軌道,未來各國的氣候承諾,需要「實現巨大飛躍雄心」才能把升溫控制在1.5℃以內。各國原訂在2月提交更新計畫,但《巴黎協定》195個簽署國中,只有11個在截止日前準時繳交,截至6月初,更只有22個國家提交「強化版國家自主貢獻」。

巴西是少數提交更新計畫的5個G20國家之一,其他國家則是拜登政府領導的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

世界資源研究所海洋計畫全球主任暨永續海洋經濟高階小組秘書處負責人皮克雷(Tom Pickerell)表示,以海洋為基礎的氣候解決方案,貢獻全球減排潛力的35%,使1.5℃目標唾手可及。「但我們時間不多了,無法充分發揮海洋潛力,這就是為何各國應該把海洋置於氣候策略核心。」

圖/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東道主巴西,籲各國以海洋為重點行動納入「國家自主貢獻」。X by @hrw

延伸閱讀:塑膠微粒恐致海鳥「類失智」?專家曝日常三大攝入風險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